瑞波币(XRP)的发展史,是区块链技术试图融入传统金融体系的缩影,从支付工具的理想雏形到市值第三大加密资产,再到深陷监管诉讼的漩涡,其二十余年历程交织着技术创新、资本追捧与合规争议,而在我国境内,其交易始终游走于非法金融活动的红线之上。
2004 年是瑞波币的思想起点,开发者 Ryan Fugger 创建的 RipplePay 支付平台,首次提出基于信任网络的点对点支付构想,无需银行中介即可完成价值转移,这为后来瑞波币的诞生埋下伏笔。2011 年,Jed McCaleb 与 Chris Larsen 接手项目,将其改造为区块链架构,2012 年成立 OpenCoin 公司(2015 年更名 Ripple Labs),正式发布 RippleNet 支付协议与原生代币 XRP,瑞波币作为跨境支付 “桥梁货币” 的定位就此确立。凭借创始人团队的行业影响力 ——McCaleb 曾创办 Mt. Gox 交易所,Larsen 是资深金融创业者,瑞波币很快获得 Andreessen Horowitz 等顶级资本加持。
2013 至 2017 年是瑞波币的快速扩张期。借助与西联汇款、桑坦德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,Ripple 协议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被广泛推广,虽银行实际采用时多不依赖 XRP 代币,但这一关联仍推动其市值飙升。2017 年末加密牛市中,瑞波币价格突破 3 美元,市值跃居全球第三,创下历史巅峰。2018 年孙宇晨担任中国区大使的短暂经历,更让其在国内市场获得较高关注度。
2020 年成为瑞波币发展的转折点。美国 SEC 以 “XRP 属未注册证券” 为由提起诉讼,指控 Ripple 通过代币销售非法募资 13.8 亿美元,Coinbase 等平台纷纷下架 XRP 交易,其价格应声暴跌至 0.2 美元附近。这场持续四年半的诉讼成为行业焦点,2023 年法院作出关键裁决:公开市场的 XRP 交易不构成证券,但机构定向销售涉嫌违法,Ripple 需缴纳 1.25 亿美元罚款。2025 年 3 月,SEC 最终放弃上诉,瑞波币价格应声上涨 10%,重回 2.49 美元,市值重返全球第三,基本恢复至诉讼前水平。
值得警惕的是,瑞波币的技术定位与我国监管要求存在本质冲突。我国 924 通知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瑞波币虽宣称具备支付功能,但境内交易仍需通过非法平台完成,资金链路极易与洗钱等犯罪关联。多地警方案例显示,部分用户因交易瑞波币导致银行卡冻结,甚至面临刑事追责。
从支付理想的探索到监管博弈的沉浮,瑞波币的发展史印证了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的碰撞。但无论境外监管如何变化,其境内非法交易的属性从未改变,远离相关交易才是守护资产安全的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