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N 链的 USDT 能交易吗?技术表象下的非法风险警示

 

“TON 链的 USDT 能交易吗” 成为区块链领域的高频疑问,伴随 2024 年 Tether 宣布在 TON 链发行 USDT,部分用户被 “社交生态 + 稳定币” 的叙事吸引,试图通过境外平台参与交易。但结合技术现状、监管框架与风险案例可见,TON 链的 USDT 虽具备技术层面的交易可行性,但其交易行为完全属于我国明令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,所谓 “合规交易” 实为自欺欺人的骗局话术。

从技术与生态层面看,TON 链的 USDT 已实现流通落地,具备交易的基础条件。2024 年 4 月,Tether 正式宣布在 TON 链发行 USDT,使其成为第 15 条支持该稳定币的公链。依托 TON 与 Telegram 的生态关联,用户可通过手机号直接收付 USDT,各类交易机器人与钱包快速完成集成,上线仅两个月发行量便达 5.19 亿美元。这种 “低门槛接入” 的特性,让 TON 链的 USDT 可在其生态内的 DeFi 协议、点对点交易场景中流转,也能通过跨链桥转移至其他公链,技术层面的交易通路确实存在。

但需明确的是,“能交易” 不等于 “可合规交易”,国内用户参与 TON 链 USDT 交易已触碰法律红线。我国监管部门早已明确界定: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,境外交易所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非法行为。TON 链的 USDT 虽以 “稳定币” 为名,却未改变虚拟货币属性 —— 其交易需通过无资质境外平台完成,这些平台既无资金托管资质,更未纳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,与 HUMA 币依托地下平台运作的风险逻辑完全一致。2025 年 “鑫慷嘉” 骗局便印证,此类稳定币正是黑灰产转移非法资金的常用工具,参与交易可能无意中卷入犯罪链条。

参与 TON 链 USDT 交易,实则踏入多重风险雷区,损失完全无法得到法律保障。从平台风险看,境外平台卷款跑路已成常态,2024 年 Bybit 被盗 15 亿美元的案例证明,即便是大型平台也无法规避安全风险;从资金风险看,TON 链 USDT 发行量已从 2025 年初的 14 亿美元跌至 9 亿美元,生态热度退潮导致流动性萎缩,一旦出现集中抛售极易引发价格崩盘;从法律风险看,无论是直接交易还是协助划转资金,都可能触犯帮信罪,大连监管局明确警示,此类交易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黑灰产常利用跨链特性伪造 “TON 链假 U”,通过篡改链上数据诱骗用户转账,识别难度远超普通骗局。

综上,TON 链的 USDT 虽在技术上可交易,但对国内用户而言,任何交易行为均属非法且风险极高。从监管定性的明确性,到平台跑路的普遍性,再到法律追责的严肃性,都在印证:此类交易绝非 “低风险投资”,而是披着技术外衣的非法陷阱。正如监管部门反复强调的,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认清 TON 链 USDT 的非法属性并坚决远离,才是守护自身权益的根本之道。